近日,由文旅部主管、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旅游行业理论刊物《旅游杂志》及官方服务号发表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冰的署名文章《把握时代机遇,迈入丝路文化旅游发展新征程——基于陕旅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原文如下:
本文聚焦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从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及跨国泛文化交流四个层面出发,深入剖析其在旅游线路标准化建设、旅游市场规模与产品成熟度、沿线文化旅游共同体发展等方面的关键问题。结合陕西旅游集团的业务实践,阐述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并从深化国际合作、推进产业融合、扩大参与主体、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四个方面着手,思考未来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实现沿线地区经济繁荣与文明交流互鉴。 (一)“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内涵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就已经成为一个需认真研究、努力推进的重要领域。但是,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关系到如何完成“一带一路”倡议赋予的建设任务,关系到政府合作与企业投入如何正确发力。 通过我们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绝不是指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国别旅游的加总,它应该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它是指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是一条世界级旅游线路。它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蓝本,以历史故事和遗迹、纪念地等文化载体为脉络,以今日各国生活形态为珠链,衍生出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和品牌。丝绸之路沿线有着最奇绝多样的地球景观,有着三千年东西文化交融的壮阔历史,有着沿线40多个国家参差多态的生活方式。这条线路和相关的线路产品,不仅对丝绸之路出发地的中国人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对其也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做好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可以使中国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得到更真实呈现,使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第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涉及沿线各国互为出入境的旅游市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基于自身独特的文化与资源优势,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互为出入境国家的旅游大市场。这种跨国家的市场整合,打破了地域局限,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共享以及客源的相互输送,极大地拓展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大市场中,各国旅游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旅游体验。 第三,基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形成的旅游产品也是“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各国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精美绝伦的传统手工艺品,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等。这些文化元素经过挖掘与整合,转化为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既满足了游客对异域文化的探索欲望,又成为传播丝路文化的有效载体。游客在品尝丝路美食、购买特色手工艺品的过程中,便能亲身感受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还承载着跨文化交流的使命。它并非简单的观光游览活动,更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深度的文化互动。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这种跨国界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互相理解,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的发展。许多游客在丝路之旅后,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使命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目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仅仅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可能是狭隘的。事实上,这项工作涉及丝绸之路各个国家、各国民众、相关涉文旅企业的各层面诉求。 从经济发展维度来看,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是“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关键使命之一。这不仅体现在拉动沿线各国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益;对于中国而言,还能有力促进中国相关省份的经济发展,例如新疆、甘肃等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借助丝路文化旅游,推动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腾飞。 从国家形象展示角度出发,“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是展示沿线各国风貌的重要窗口。对于沿线国家而言,它有助于各国在世界舞台上彰显文化特色;对中国来说,通过精心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可以把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热情好客的人民形象,真实且生动地呈现给世界各国游客。 在增进文明互鉴方面,“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拥有独特而灿烂的文明,在旅游互动过程中,各国人民能够亲身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艺术、独特的民俗风情,还是各具特色的传统技艺,这种亲身的体验与交流,打破了文明之间的隔阂,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让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进步,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的绚丽画卷。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丝路文化旅游的勃兴也在不断提升陕西的国际影响力。如今,陕西已开通多条直飞丝路城市的航线,在交流与合作中为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机遇。与此同时,丝路文化旅游持续有力地推动陕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一系列融合科技、体育等元素的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成功打造出集遗址保护、民俗风情、休闲美食于一体的全方位旅游新体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陕西旅游集团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旅游业“ 走出去, 引进来, 与世界共精彩”的发展新路径,以文旅融合为核心抓手,将投资与科技作为驱动发展的两翼,全力创新产业生态,促使旅游的内涵与外延持续拓展并日新月异。丝绸之路是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的独特且珍贵的文旅资源,对于陕西旅游乃至全球文旅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陕西旅游集团也正沿着这条特色发展之路稳步迈进。 (一)布局全球化旅游线路,打造丝路文旅新地标 2012年在大明宫遗址周边开建的“四海唐人街”项目(见图1),标志着陕旅集团丝路文旅全球化布局的启动。“四海唐人街”采用西式建筑、中式街景,复原英国利物浦、加拿大蒙特利尔、澳大利亚悉尼、荷兰海牙、毛里求斯路易港的5座唐人街牌坊,为街区打造了旅游地标。这是文旅商融合的文化新空间和旅游新场景,更是五湖四海华人文化的凝聚。 三亚丝路欢乐世界(见图3)的主题是“山海联动、椰风红韵、文化三亚”。一期打造《红色娘子军》《琼州阻击战》两台红色实景演出。二期打造激情三亚喷泉广场、球幕影院——海南翱翔等游乐项目。三期有“星辰大海”“海底两万里”“郑和下西洋”“收复海南岛”。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形成“ 一轴三区, 一街一路,四剧两馆”的总体布局。 陕西旅游集团致力于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发丝路文化旅游线路,目前已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将在数字丝绸之路国宝展、优秀文化产品版权交流与贸易、旅游线路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陕旅集团旗下陕西海外旅行社也成立“中亚中心”,面向全国打造首个出境中亚专线批发商,2024 年全年组接各类中亚业务团体约8000人次,后续将进一步扩大中亚旅游线路方面的合作规模和力度。 (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丝路文旅新产品 在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陕旅集团旗下体育集团以体育赛事为媒介,打造了一系列赛事品牌活动。2023年6月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梅西中国行,6万人的工人体育场座无虚席。2024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师赛更是将全球顶尖斯诺克选手汇聚一堂,通过赛事促进了体育旅游产业链发展,实现了“以赛促旅、以旅兴赛”的良性循环。陕旅集团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三亿人爱上冰雪运动”的号召,引进全球旱雪行业龙头企业意大利耐维普拉斯特(NEVEPLAST)四季滑雪道,建成西北唯一的户外四季滑雪场;修建双冰场体育Mall,其中国际赛事标准冰场在国内领先。 陕旅集团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深究中国文化和丝路文化精髓,在多个文化领域实现创新突破。集团开展周文化、服饰的断代研究,2024年10月1日“‘周原衣语’周文化服饰秀”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功展演,用时尚语言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丝路之声》作为陕西旅游集团与美国百老汇倪德伦公司合作的原创音乐剧,通过汉朝穿越故事,展现丝绸之路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2024年5月的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活动中,《丝路之声》作为主要鉴赏节目得到中美旅游界的广泛好评,不久后将启动全球巡演。大型实景演艺《马可·波罗》将在西安和意大利威尼斯“双城双演”。陕西民族乐团的《永远的山丹丹》《大秦岭》将在不久之后走出国门,在威尼斯、纽约和多伦多设立演艺驻外运营机构。 (三)开拓丝路文旅市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陕旅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不断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2023年10月,陕旅集团成功加入联合国旅游组织,这标志着陕旅集团在国际旅游舞台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24年10月,陕旅集团回访联合国旅游组织总部,共同谋划丝路文化旅游的全球推广战略,并积极推动重启“丝绸之路特别行动计划”。这一行动将进一步整合全球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文化旅游品牌,为全球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高品质的丝路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丝路文化旅游走向新的辉煌。 陕旅集团始终秉持“旅游强国与企业担当”的理念,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突破传统丝路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不再单纯依靠政府行政号召或民众的短暂热情,而是构建起成熟、稳健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到旅游产品的精细策划营销;从旅游服务设施的优化完善,再到旅游产业链的系统构建与延伸,陕旅集团逐步搭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且高效益的产业生态体系,有效促进了西安与威尼斯、纽约等国际城市的文化交流。这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连接,更是文化与情感的深度交融,加深了丝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拓展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卓越的“陕旅智慧”和“陕旅方案”。 (一)深化国际组织合作,构建丝路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 国际组织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应积极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国际机构深化合作。一方面,借助UNWTO的专业知识和全球网络,共同制定统一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服务标准,涵盖景区设施、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多个方面,提升旅游服务的规范性和品质。例如,建立丝路文化旅游服务质量认证体系,对符合标准的旅游企业和机构进行认证和推广,增强游客对丝路文化旅游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AIIB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加大对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如建设跨境旅游交通枢纽、提升景区周边道路状况,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行体验。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和会议,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全球游客的目光。 (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丝路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产业融合是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要发展丝路文化旅游,企业仍需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丝路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旅游产品。例如,促进旅游与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多样的自然地形,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户外运动活动,吸引体育爱好者和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游客群体,拓展旅游市场。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应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产品,如在丝路沿线的农村地区开展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在工业城市建设工业遗址公园、开展工业文化科普之旅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丝路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三)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共建丝路文化旅游大市场 目前丝路文化旅游的市场规模有限,未来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广泛动员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鼓励沿线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旅游开发与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旅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积极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社会组织如旅游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团体等,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各类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引导沿线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和经营活动,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实现旅游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此外,加强与国内外旅游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构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推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丝路文化旅游新体验 丝路文化旅游想要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企业在旅游线路方面应更加注重多元化与特色化设计。以历史文化深度游线路为例,应进一步挖掘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故事,设计以古遗址、古城、古寺庙等为核心的深度游线路。民俗风情体验游线路应突出沿线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感受当地传统建筑、服饰、歌舞和美食;生态探险游线路则应结合丝绸之路沿线的独特自然景观,高山、草地、沙漠等多种地貌结合,避免游客审美疲劳。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在沿线的景区景点,设置数字化体验点,让游客通过手机或VR设备,沉浸式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场景、文化交流活动等。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和各国合作的不断深化,相信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璀璨纽带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繁荣的强大引擎,为全球旅游事业和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